推荐新闻
展览资讯
《一粒与新中国同龄的草籽》
《一粒与新中国同龄的草籽》
初见到萧宽老师是在下午,我的工作地点,中国书画院编辑部办公室。
萧宽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来自外貌,而是身上的那股气息,那是一股不做靠近也能立即感得到、嗅得出、看得清的艺术气息。这股气息使我当天整个下午都处在兴奋不已的状态之中。
很幸运,晚上被安排与萧宽老师一起用餐。同受邀用餐的还有作家远方先生。萧宽老师的酒量不是很大,话语也并非很多,但其喝酒的干脆和爽快,话语的智慧与幽默却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拍手叫好的。萧宽老师爱笑,也爱逗他人笑,因为他深知笑的妙处。这在其题北京天桥萧宽雕塑《笑口常开》的主题诗里表现得最为清晰。诗的内容是:你笑我笑他笑,天好地好人好,只要笑口常开,人间万忧俱消。所以,在用餐的过程中,我们的笑声总是连绵不断着。
那天晚上回到家,已是将近十一点钟,但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洗漱完然后上床睡觉,而是赶忙打开萧宽老师赠送给我的书画册,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在书画册的第一页就看到了著名作家刘心武专门为萧宽老师写的一首诗。
刘心武是我很早就喜欢并一直尊敬着的作家之一,他的许多文章我都精读过。前几天还买了本他的新书,书名叫《刘心武心灵随感》,但一直没有来得及仔细翻看。现在终于到了礼拜天,终于可以有时间认真阅读起它来。
忽然,在一篇叫《人各有痣》的文章里看到了萧宽老师的名字,惊喜十分,真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情形,呵呵,毕竟我与萧宽老师曾见过一次面、说过一次话、吃过一次饭的。同时,也莫明地感觉到自己和作家刘心武像是在现实中已经熟识了一般,尽管我们并没有吃过饭、说过话,甚至见过面,但我们却都认识萧宽老师,这时候,他便成了我们的“媒婆”、“月老”。
于是带着这份惊喜继续往下读着。中间只隔了一篇,我又一次在《山溪听蝉》的文章中看到了萧宽老师的名字。这是一篇完全以萧宽老师为主人公的叙事性文章。我兴奋得果真不行。我以为,在一本书里共收录多篇与同一个人交往的文章,足见其感情的非同一般了。
写到此,想必大家要迫不及待地去了解真正的萧宽老师了吧?
萧宽,一位拥有“京城百变鬼才”美誉的当代著名艺术家,一位视艺术为生命的共和国赤子。速写、素描、版画、漫画、国画、油画、壁画、连环画、雕塑、书法、篆刻、诗歌、散文、评论、编辑艺术、出版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无不涉猎和通晓。毫不夸张地说,他彻彻底底的是一位难得的艺术高才。
他拾过柴、打过草、插过队、受过苦、遭过罪、落过魄、伤过神、流过浪,但这些经历不但没有消减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相反,他愈加地迷醉、痴情和坚定了。
“把命运交给风
却不为飞黄腾达
愿在跌撞的生涯中
扑到春姑娘怀抱
……
摔在悬崖峭壁上
摔不碎绿的热望
此处不绿他乡绿
还有来年春风
……
被遗弃了
从不沮丧
只要不拒绝岩缝中一撮泥土
便扎下生活的根
只要有一块卧牛之地(注:卧牛斋,萧宽老师的工作地)
便织出春的一角
……”
以上是节选自萧宽老师的自作诗集《草籽》。
不错的,草籽就是萧宽老师,一位与新中国同龄的艺术家的个性艺名,一个面对困境仍顽强不屈的真实写照。
(注:该文已发表在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