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道维挥毫写就快乐人生
北京,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我们叩响了书法家沙道维先生的家门。沙老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了屋里,平时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他,在各种活动中忙忙碌碌。而这次,我们终于有机会和沙老进行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了,于是,话题便从大家熟悉的书法开始。鲁西识字农民
沙道维的早期书法作品,多以“鲁西识字农民”作落款。沙老笑称,这是他的真实写照。1940年,沙道维出生于山东冠县一个普通农家里。虽然父母亲都大字不识一个,却将沙道维送进了学校,使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老师的教诲,学校的熏陶,使得刚上中学的他对古文、历史、书法、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成为了一生的喜爱。
说起书法,沙道维谦虚地说自己实在算不上名家。不像多数书法家曾经拜师学艺,沙老完全是自学成才.小的时候字贴少,大街小巷的各种匾额便成了他的老师。凡是在外面看到好的字,沙道维都会仔细观察,回家揣摩学习。工作后,遇到好的字贴他就买回来临摹。虽然那时候工资不高,但买起字贴来,沙老可是毫不犹豫。
经过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到今天,沙老的书法已经是自成一派。朋友对他的书法的评价是:“行书龙飞凤舞,篆书酣畅淋漓,看了感觉很舒服。”这“舒服”二字令沙老十分欣慰。看过沙老书法的人都对他的隶书印象深刻,我们问他:“您这隶书是什么体?”沙老说:“这是汉隶、唐隶、清隶的字贴全都临摹过,不过自己写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了,信马由缰。你们看我的隶书,各个体都有点儿,可又不全是。所以我这谈不上是什么体,就是‘沙粒’。”说完,沙老爽朗地笑了。 “也也斋”田园诗人。
人们知道沙道维是书法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退休之前是国家气象局的高级工程师,勤勤恳恳地搞了一辈子的气象工作。沙老给自己的创作室起名为“也也斋”,这“也也”二字让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问起由来,沙老说:“我看别人有斋号,便想自己也得有一个,这是一个‘也’;另外,我搞了一辈子理工,可又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我这是:‘工也无果文也空,也无官职也无名,这也喜来那也好,也也斋里乐余生。’”
不过,这也也斋的主人写起诗来可是毫不含糊。沙道维博览群书,笔耕不缀,驽马十驾,终成骐骥一跃。他至今已创作诗词五千余首,其中近一半是田园诗,收录在《也也斋田园诗草》中。这两千五百道诗都是以沙老的家乡为描写对象。诗中虽无秀美的山水,但寄情于一草一木、一家一户和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流露出他对故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真情。国学泰斗季羡林看过沙道维的诗稿,高兴地说“我又闻到了朴实的乡土气息”,并亲笔赠言“天道酬勤,赤子情深”。
赤子回报社会